银行还很赚钱吗?央行:理性看待,不必过度解读

2023-08-17 21:13:50 来源:21世纪经济报道

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边万莉北京报道“六大行日赚37亿,1天相当于某企业干x年”、“某行1个顶170个小米,20个宁王,5个茅台,4个腾讯”......“银行能有多赚钱”一度成为热门话题。现实情况究竟如何呢?

8月17日,央行发布《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》(以下简称报告),就此话题推出了专栏文章,呼吁市场合理看待我国商业银行利润水平。

商业银行净息差和资产利润率处下降趋势


(资料图片)

大型商业银行是我国资金的主要筹集者、供给者以及金融服务提供者。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末,六大国有银行总资产156.26万亿元,同比增长12.9%,单家规模继续保持全球银行业领先。净利润1.29万亿元,同比增长5.03%。

值得关注的是,报告指出,“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和利润总量逐步扩大,但净息差和资产利润率处于下降趋势。”

数据显示,2023 年第一季度末,我国商业银行总资产达到337 万亿元,近5 年年均增速约 10.4%。2023 年第一季度,商业银行净利润为 6679 亿元,同比增长 1.3%,增速较上年同期低6.1 个百分点;净息差为 1.74%,资产利润率为 0.81%,同比分别下降0.23 个和0.08 个百分点,单位资产盈利能力降低,利润增长主要依靠资产规模扩大来“以量补价”。

对于净息差和资产利润率下降的原因,报告归结于以下几个方面: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,信贷市场竞争加剧,尤其新冠肺炎疫情以来,贷款利率下降较多,银行盈利能力有所下降。

从统计数据看,2023年上半年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持续处于历史低位。6月,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为3.55%和4.20%,均较上年12月下降0.1个百分点。6月,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.19%,同比下降0.22个百分点。其中,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.48%,同比下降0.28个百分点,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.95%,同比下降0.21个百分点,均处于历史低位。6月一般贷款中利率高于LPR的贷款占比为56.67%,利率等于LPR的贷款占比为5.59%,利率低于LPR的贷款占比为37.74%。

从国际看,2010 年以来,美国、日本、德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银行业净息差总体也呈下降趋势。2022 年美国银行业净息差阶段性回升,主要受美联储大幅加息影响;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公布的商业银行 2023 年第一季度净息差为3.31%,接近我国的两倍,同比上升 0.77 个百分点。

允许银行通过合理方式维持自身稳健经营

近年来,大型商业银行积极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,通过将利润进行转移支付方式直接作用于实体经济。以六大行为例,2018-2022年,六大行累计净利润约5.7万亿元,向股东分配红利约1.8万亿元,占净利润的32%。其中,向国有股东的分红是中央财政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。相关分红资金最终通过减费让利、转移支付等多种渠道作用于实体经济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商业银行向实体经济发放贷款面临资本约束,化解风险也要消耗资本,我国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有明确的监管标准。报告认为,“商业银行维持稳健经营、防范金融风险,需保持合理利润和净息差水平,这样也有利于增强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。”

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润主要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以及向股东分红,并通过资本的杠杆作用再次作用于实体经济。相对而言,国内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少、难点多、进展慢,存在较大资本缺口。报告举例称,由于目前A 股上市银行的平均市净率(P/B)为 0.58,通过发行普通股等外部渠道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能力较为有限。

因此,在拓展外源资本补充渠道的同时,保持内源资本补充能力尤为重要,而维持一定的利润增长是内源补充资本的重要方式,有助于增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和防范风险的能力,维护境内外投资者对我国宏观经济的信心。

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诸多困难挑战,在此过程中需进一步发挥银行服务实体经济重要作用,畅通经济金融良性循环。报告指出,“考虑到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往往不完全同步,银行信贷风险暴露需要一段时间,应有一定的财力准备和风险缓冲。允许银行通过合理方式维持自身稳健经营,可以提升其持续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能力。当然,商业银行盈利状况也会随着经济周期波动,对此应理性看待,不必过度解读。”

标签:

珠宝展示